物联网应用在无锡大显神通
【CPS中安网 cps.com.cn】 4年前,物联网产业在无锡破土而出。从实力雄厚的央企陆续登陆,到众多勇于创新研发的本土领军企业迅速崛起,从上游的传感制造,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平台建设,一条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条在无锡已基本形成。昨天,记者在无锡市经信委工作人员带领下分别参观了物联网养螃蟹、物联网监控管理棉纱生产、物联网远程抄表燃气,深切感受离我们越来越近的这张“网”。
物联网养螃蟹技术从宜兴推广到了全国
走近宜兴高塍镇鹏鹞生态园,远远地就看见蟹塘边竖着一个箱子,塘中央有个柱子。听说是来看物联网的,一个年轻养蟹小姑娘阻止了正要去摆弄箱子的蟹农:“你那个没我这个先进。”她拿出手机调出“设备信息”的界面,显示水深1.1米,水藻名称及面积、水温和溶解氧等信息。她点下“控制”栏,水塘里立刻传来“嗡嗡”的声音,“这是在增氧了。”
据介绍,塘中央的柱子下面有传感器,采集水温、溶解氧的信息,这是养螃蟹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岸上的箱子也是控制器。有了这套设备,巡塘可以在电脑、手机前,不要夏天半夜到蟹塘了,简直就是曾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在现实中的翻版,不习惯用手机的中老年蟹农可以直接在岸上操作。9800元一套设备可以用两年,管理25亩蟹塘,两年后花几十元换个水下传感器里的膜就能继续用。
2010年,这一物联网养蟹项目刚开始,只有5户人家、1000亩蟹塘应用范围,到去年已经发展到30000亩,在宜兴官林、新建、杨巷、徐舍、和桥、高塍都有养殖基地。今年,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将争取扩大到10万亩以上。另外,现在该公司技术在山东、福建、海南等城市都已经有了应用区域,可以应用到环境更加恶劣的海水养殖中,成功实现了从宜兴起家推广到全国。
2012年,该公司牵头制定了《中华绒螯蟹池塘只能养殖操作规程》的江苏省标准,于12月发布,去年又参加了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而今年,他们正在准备制定农业物联网方面的国标,牢牢把握行业话语权。
物联网管控下的新一棉:质量升、人力省
1919年建厂的一棉不仅是无锡的骄傲,也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现在是中国棉纺行业的排头兵。一棉有55万纱锭,日产纱线80吨左右。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网系统,一棉实现了棉纱生产质量和设备异常在线监控。
传统的棉纱生产质量检验是人工离线抽检(抽样检测),而传感网系统可以实现在线全检。
而且,离线抽检只能看质量平均值,在线全检则能对质量最差值一目了然,因此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同时由于反馈周期大大缩短,更有利于追查原因,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传感网,还可以准确及时地发现某台生产设备(例如某眼、某锭)的异常情况,更能通过用电数据发现各种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现在,一棉的生产线上布了9万多个传感器,近30套信息系统。行业里每1万个纱锭平均需要用100多人,这里只要25人。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cps-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