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AI与时代之舞
500强科技公司为何都爱上了“城市”?
【CPS中安网 cps.com.cn】近日,《财富》公布了201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名单,通观整个榜单,可以看出科技企业有了大幅度的跃升。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北美科技巨头依旧表现强劲。而中国科技企业中,排名的大幅跃升也是今年榜单的亮点之一,阿里巴巴排名上升162位,居300名,腾讯排名上升147位,列331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加速进行科技转型的平安集团在去年已迈入榜单前40的基础上,再度上升10个名次,挺进前29名。而高速成长步伐依托的正是长期以来在核心金融主业上积累的优势,以及在科技领域敏锐的嗅觉和强势布局。如今,平安科技的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平台五大核心技术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高达99.8%的人脸识别准确率、超过99%的声纹识别准确率,在胃癌监测、肝癌识别、骨龄预测等影响辅助诊断领域的人工智能运用,都是尖端科技的多个侧影。
当然,科技巨头们的产业布局和业务优势各有不同,但在科技平台化的今天,大家交叉重叠的领域也是不少。
好奇宝宝们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业务,是500强里的科技公司都在布局的?
还别说,这种神问题居然有两个答案。无论是“北美列强”,还是中国的BAT和京东,亦或是移动联通两大运营商,以及虽然出身传统金融,但如今在科技领域深入布局的平安集团,在今天都有一个共同押注的技术,叫做AI;还有一个共同发力的市场,叫做城市。
智慧城市的波涛正在愈发汹涌。我们知道,PC时代与移动时代,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往往是通过不同的业务与市场积累起了技术优势。而在AI驱动智慧时代到来之际,城市与居民生活却成了只有“大玩家”能够瞄准,并且必须瞄准的赛道。这背后似乎隐藏着智能技术发展的某种历史必然。
在相同的技术动因与时代责任驱动下科技公司正在把AI等前沿技术下放到民众生活中,成为普罗大众能够触感的存在。而基于巨头不同的布局与优势,城市这个硬邦邦的实体正在被技术势能捏成不同的形状。
让我们来回望一下500强中科技公司与智慧城市间的难舍难分。其中的情缘因果,或许关乎于未来十年包括你我、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
城市是最好的模具:
科技巨头需要在这个时代
进行AI固态化
城市是什么?从苏格拉底到萨义德,从两河流域到北美海岸,无数城市的定义、理念与主张在这颗星球上演过。但到AI等智能技术到来时,我们却悚然发现:对钢筋水泥和千万民众组成的怪物,人类还所知甚少。
想要了解智慧城市的背后真相,我们先要探知作为智慧城市驱动力的AI,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代选择城市作为舞台。
不同于PC和移动硬件,AI的本质是算法模型,甚至是一种统计学与认知学上的逻辑推演。换句话说,AI的一切存在形式都是务虚的,是相对远离大众市场的。但在AI的识别、感知、理解与推理能力确实爆发的情况下,AI要如何在大众市场发挥价值呢?
第一步就是要把“气态”的,看不到摸不着的AI算法变成液态,让水流去冲刷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I应用。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确实带来了市场动力和人机协作模式的改变。
但AI应用是多领域、泛在化的,如果想让普通人感受到AI,发挥AI的最大价值,就需要再将液态的、流动的AI进行固态化——让AI在相对稳定的时空关系中发挥效益,创造市场。
这个时空关系,可以是工厂、学校、园区,而能发挥AI价值最大化的模具与舞台,就是城市。因为城市汇集了海量的数据,有庞大的需求与运转,有各种各样的服务端口和文书工作,这都是AI能够发挥价值的优质土壤。
而需要注意的是,AI驱动智慧城市的概念,今天已经需要庞大的业务体系、服务能力和平台架构来支撑,因此能够全力押注智慧城市布局,驱动AI进入大众生活的,只有在资金、技术体系与业务体系、市场架构上都具有优势的科技巨头。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500强科技公司纷纷选择了智慧城市作为主赛道。这是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符合技术发展趋势与AI需求的巨大市场,也是因为驱动城市生活迭代,是今天只能由科技巨头来完成的社会责任。而智慧城市作为拥有海量细分场景,和难以估算发展潜力的巨型市场,也是巨头押注下一个时代时的首选之地。
两相结合,我们看到了AI技术+城市舞台,成为了科技巨头的必经之路。最新世界500强企业中,科技类企业近乎都有自己的智慧城市产业布局与技术优势。
这场让AI在城市中成为固态的盛宴中,科技企业正在各自用力,把城市捏成了不同的形状……
点状体:北美科技巨头的城市之梦
上世纪70年代,高速发展中的底特律尝试采用数理方式来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这被广泛看作智慧城市的“上古模型”。在当时连电子计算机都没有的条件下,计算一座城市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这星星之火至少带给后人以启迪和思索。
智慧城市的正式起源,被广泛认定为上世纪80年代IBM开启的智慧星球计划,该计划希望基于对城市模型的计算,来达到更好配置城市交通、能源与建设方案的目的,但很快发现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对于经典计算来说,城市的数据量和变化速度都过快了。而此后在waston的帮助下,认知智能给IBM带来了新的智慧城市可能,但其成功普遍被认为太过笼统。
在IBM之外,北美新兴科技巨头也都开始基于AI与云计算进行智慧城市的布局。早期有微软开启了与IBM对标的“城市计算”体系。20年发展中,城市计算技术带来了很多惊人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在2017年开始吸纳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城市计算人才与技术,应用于智慧物流、无界零售布局等领域,可以看作城市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再次发展。
而在云计算成为科技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后,云+AI构建城市智能的思路开始兴起。比如谷歌在多伦多布局的智能社区方案。在云计算的加持下,谷歌在多伦多建设了具有示范意味的智能社区。在交通、公共安防等领域加入AI解决方案。
而谷歌的老对手亚马逊,则基于AWS的强大市场份额与平台化优势,推出了未来城市解决方案,主要也是致力于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
有意思的是,北美科技巨头的智慧城市方案虽然推出很早,但在中国市场的进展速度并不快。由于中国城市普遍人口众多、服务体系复杂,加之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城市人口生活方式的快速迭代,所以急切需要本土科技企业更符合需求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对于中国来说,北美科技巨头的城市之舞更像是一个原点。通过这个点状体,城市的智能之梦开始在东方点燃。
线状体:智慧生活开启长线型发展
2010年之后,智慧城市概念逐渐火爆,各种IT企业、创业公司开始纷纷进驻智慧城市市场。截止2017年,全国已经立项超过3000个智慧城市相关项目。
而在这庞大的市场基数当中,BAT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十分耀眼。而基于BAT本身业务优势与技术体系,对传统云计算+数据可视化的智慧城市模型造成了快速突破,也在近几年把智慧城市赛道拉升到了新的高度。
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腾讯在智慧政务以及智慧医疗方面达成了突破。
在智慧政务方面,腾讯依靠强大的社交应用基因,以及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在微信这个超级平台中完成了智慧政务的集成。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超过5000个政务项目被集中到了微信上。尤其在东南地区城市,很多政府服务已经可以在微信上远程完成。
腾讯的另一个图谱,来自于其主攻的医疗影像领域。通过腾讯觅影等AI应用,腾讯建立起了可以为智慧城市医疗服务的技术体系。科技部也宣布将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这种重点领域突破,在泛在城市智能体系中形成自身优势的布局,可以看作智慧城市中的线形体,以某些长足领域进步带动整体智慧城市布局。
而显然在腾讯忙碌的过程中,它的老朋友阿里也没闲着。
网状体:城市大脑上线
AI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瓶颈之一,在于海量的数据和城市端口,难以被分别识取与处理。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阿里率先提出了给城市交通安装大脑的构想:通过架设大量城市传感系统,利用超算平台全局化处理数据,让AI主动判断和干预城市运行,从而提升城市效率。
王坚博士的这一构想,最终成为了在杭州萧山区成功布局的ET城市大脑。而城市大脑概念,也先后推广到了苏州、澳门等地,并与雄安新区进行了深度合作,成为了城市智能领域的“AI国家队”成员。
给城市交通、安防等海量数据图景,安装人机协同的处理中枢,可以看作把城市复杂的神经线进行了织网。之后类似技术还将从交通领域出发,继续释放到城市安防、城市物流、城市环境与水文等领域,组成多领域共同释放的城市大脑。这也将让城市智能有机会在钢铁丛林中织网,组成中心控制全局的网状智能体。
城市大脑目前来看效果显著。而在BAT之外,目前提出要依托科技驱动发展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也在大力进行着智慧城市布局。
立方体:
基于真实业态的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发展到如今,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往往将技术创新聚焦于某一领域,而与城市的其他侧面有所割裂。但城市生活却是复杂多维的。硬件堆砌、重复建设、效益模糊、缺乏统筹等各类问题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层出不穷地浮现,严重制约其发展脚步。
基于此,平安集团认为智慧城市的推进是一项需要专业的机构从顶层设计、系统建设到落地追踪,方方面面都精心布局的系统工程,更需要一套既统揽全局,又服务实践的战略方法论。立足平安多年企业发展形成的“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果合一”的文化核心,在智慧城市的推进中平安创造性地提出“智慧、智理、智效”的核心理念,打造让顶层设计规划“说得出来”、建设运营管理“做得出来”、效果监督检验“评得出来”的平安智慧城市样本,让城市成为一个会思考、能学习、自循环的“智慧进化体”。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尽可能地优化配置城市各种核心资源。以城市为中心点,以服务为半径,这个“圆周长”可以囊括政府、市民和企业三大领域。平安集团的全行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正是涵盖了面向政府的智慧治理系列、面向市民的智慧生活系列以及面向产业的智慧经济系列三大板块。推出“1+N”平台体系,即:1套智慧信息平台,集成平安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有力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生活、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等N个板块。
深度聚焦大金融资产与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的平安集团,将科技运用于医疗、交通、房产、政府等多个领域,服务城市生活全方面,既为智慧城市的系统性建设夯实了地基,也让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成为了可能。其中,作为支撑各版块基础,破除智慧城市中信息孤岛、技术孤岛林立弊端的平安“智慧信息”板块中的平安云平台更是涵盖了集团95%以上的业务公司,支撑80%的业务系统投产。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纲,那么业务基础与技术则是目,二者缺一不可。目前平安集团已掌握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云计算等五大核心技术,并且技术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如人脸识别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9.8%,全球排名第一;大数据已建立起“1+N”生态圈合作伙伴关系,数据覆盖量达8.8亿+人群。
正是扎实的基础实力、专业的业务能力及领先的技术,为平安集团切入智慧城市这个高门槛的赛道提供了强大的能力支撑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不管是哪一家科技巨头,把城市又捏成了什么形状,AI等技术带来的交互迭代、城市效率提升,确实正在改变我们的城市,甚至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或许我们回顾整个中国城市的智慧化历史后,会发现能够解决实战问题、能够应对城市的多元与复杂,始终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瓶颈。当平安集团这样的巨舰投入智慧城市海洋中,最后的坚冰也开始融化。
关于城市的AI时代之舞,仅仅拉开了大幕一角而已。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