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智慧城市 >> 物联网

安防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化应用及创新

2013-02-26 10:24:19 来源:CPS中安网 作者:张立军 责任编辑: copyfox 收藏本文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物联网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及应对


  一、安全问题


  物联网基于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识别中需要确保国家机构、商业机密的安全,防范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入。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可能被预先嵌入到物品中,在标签被扫描、定位时会不可避免的涉及隐私。


  充分考虑物联网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加密、防盗等技术以及制定法律等建立全面完善的安全体系,确保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


  二、物联网的发展网络框架及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尽快制定物联网相关的框架标准体系,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统一技术和接口的标准,明确物联网的涵盖范畴和定位,出台物联网关键的发展技术和相关产业的配套扶持政策,统一技术标准和相关的评价体系,构建统一的运营平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经济。


  三、物联网产业链尚未完善


  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链还并不完善,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的建立。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等。


  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


  四、物联网的关键性技术不够成熟


  物联网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是M2M(机器到机器的通信),这也是物联网的突破点。运营商要建立基于WMMP的M2M业务开放式产业链,完善和继续投资3G网络,深化对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性技: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


  五、物联网的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标准:接口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六、物联网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制定和确认


  通过专业人士与专业机构对物联网研究,全面考虑纵向的深化与横向涉及的其他各行业,制定出相应的、行之有效法律制定,为物联网的深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指导扶持。


  结语


  因特网把人与所有的物体连接起来,物联网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连接起来。虽然物联网的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雏形,但想要建立理想中物联网还有很多技术需要完善,例如安全、寻址、标准、接入方式、生物工程等。只有通过这些技术进步和出台统一的规范,才能够获取一个公平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物联网。


  【作者单位: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