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智慧城市 >> 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技术前景广阔

2013-08-26 17:06:58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马岩 责任编辑: sudiao 收藏本文

   专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是若要得到大规模普及,则必须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效率与资源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对物联网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广泛的解释是,把感应器嵌入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物体中并构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与物理系统的结合。

 

  在物联网中,功能强大的中心计算机可以对网络内的机器、设施等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生活,达到“智慧”的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有所不同的是,互联网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问题,而物联网解决的是对物理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问题。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文刚说,我国农业的现实情况是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缺乏。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200立方米,这与国际严重缺水警戒线的1760立方米接近,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与此同时,我国每立方米水生产的粮食不足1000克,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000克以上。另外,我国农业自动化水平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高于发达国家。这样的现实说明,我国亟需通过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资源。

 

  郑文刚说,经过多年发展,发达国家的农业物联网已具备雏形,并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能力。比如在欧美国家,2名工人可以喂养和管理约200头奶牛,3名工人可以喂养和管理约6000只猪,6名工人可以种植8万平方米菜地。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核心技术积累、传感器测量精度、产品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远未真正实现产业化。但“十二五”规划已将物联网列为重点发展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很快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保障食品安全

 

  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节约资源外,保障食品安全也是物联网技术的一项重要功能。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传恒说,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食品在被消费者食用前,需经历播种、施肥、收割、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很难确定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因而也就更难以追查到责任人。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孙传恒说,“这需要依靠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红外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对食品全生命周期的生长环境、运输过程、加工条件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搜集,最后将全部信息汇集到贴在食品上的二维码里。如果出现安全卫生问题,只需扫描一下二维码,便能查出食品经历的所有环节的详细信息,从而及时根除祸源,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