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智慧城市 >> 物联网

科技改变生活 “80后”与物联网共同成长

2013-12-13 17:21:50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责任编辑: sudiao 收藏本文

    【CPS中安网 cps.com.cn】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福。作为一个典型的“80后”,我深有感触: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始的80年代,成长在中国全面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90年代,成熟在中国加入WTO的21世纪。当然,即便是在求学的年代,80后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物联网”。“依靠编码对物品进行识别和信息处理”作为物联网最基本的定义,其实物联网的基础元素——商品条码,自90年代初,就已渗入我们80后的生活,颇有后知后觉的意味。

  物联网雏形——超市

  80后出生的时候,物资还相当匮乏。最常接触的商业是国营商店(北京人往往亲切地称之为“大棚”),附近居民的基本菜、肉、副食需求都能解决,需要更多的商品就要到西单、东单、崇文门、朝内“四大菜市场”。在这些“商店”里,顾客无一例外都要隔着柜台向的售货员问询和购买。遇到节假日或者有新货供应的时候,排长队是必然的。北京的第一家超市诞生于1984年9月,是位于月坛南街的京华自选商场。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也是首次体验到自选购物,“想要什么自己拿”,一切都觉得新鲜。当时去体验自选购物的人很多,需要分批排队进门,真叫一个“火”!那个年代的自选商品都是粘贴了价格标签,由结算员计算结账,现在看来不仅效率低,准确性也差。进入90年代以后,超市的大规模发展,特别是伴随着商品上普遍使用了商品条码,真正的基于商品条码的自动结算出现了,物(商品)联(通过识读)网(商家系统)的雏形呈现。小时候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超市里的商品都有黑白相间的符号,在结账时,随着“嘟嘟”的声音,价格就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真神奇!

  物联网发展——电子商务

  进入21世纪,80后已经迈出象牙塔走上社会,成为国家建设参与者,也是消费的主力军。恰逢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们从最初因为猎奇的尝试,到如今已经离不开网络购物,只是短短的七八年时间。我的第一次网购是在亚马逊(原卓越)买书,当时很忐忑地怀疑订购的商品是否能按时准确送抵?质量是否得到保证?……太多太多问题。现在的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可以依靠全球统一编码准确地定位所需的商品,获取商品信息和描述,参考网友的评论。现时的物联网已经连接了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特别是突破了地域和单一系统的限制。近来,通过手机识读商品条码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线上线下的比较,结合快捷安全的支付,轻松地享受手机购物。如今大多数电商和物流公司提供根据订单号或物流号进行在线的查询,订单商品的位置和状态就可以随时在电脑上查到。

  物联网亮点——追溯系统

  近十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公众特别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亲身走访了一些婴幼儿奶粉和酒类企业,近距离观察这些企业在产品追溯方面做的工作。为了使产品生产过程和供应链体系更加透明可靠,很多企业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产品追溯系统。在这些物联网应用中,产品普遍被赋予一个追溯码,依靠这个追溯码作为标识,通过自动识别技术感知产品的流向和状态,并把这些信息在网络上汇总、处理和公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北方一家乳粉企业,每一罐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识别码,消费者在其官网上输入这个识别码就可以看到奶牛的饲养生长情况,草场的环境,增强了对于产品和企业的信赖。如果说不足的方面,则是现在的这些应用都仍局限于相对封闭的领域,互相不兼容,造成追溯码、识别技术、服务平台、渠道、接入方式、信息格式都不一致。公众亟需一个统一的追溯“物联网”,包含统一的编码,可以简单高效地获取权威追溯信息。借助这样的物联网平台,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真正做到心中有底,放心购物!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