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联手 产城融合 做实智慧城市
【CPS中安网 cps.com.cn】 “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发展快车道。以“智慧城市”为理念,加快内涵型城市化发展步伐,是新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并非独角戏——政府与企业“联姻”,推进产城融合,才是做实智慧城市之道。
今年6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深圳)高峰会”上,30多个城市的市长、区长等政府领导以及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等80多家企业代表们汇聚一堂,通过对话交流,探讨如何进行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模式创新,政府谋发展,企业抓商机,共同发力智慧城市建设。
高峰会上,CSST首席战略官曹国辉先生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仍困难重重,还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城镇化市民化非同步发展、行政体系难突破、主管部门模糊等诸多困难。以前的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资本的城镇化,而未来是智慧的城镇化、民生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大量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我们正面临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和服务业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国家现在提出产城融合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产城融合会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城镇化的速度虽然很快,但这里面还牵涉到将近4亿人的市民化的问题,城镇化的建设模式不能单纯强调空间的扩展,更应该强调空间加产业的转移和发展。从建设内容来看,一定是包括人、地、资本、信息和产业。城镇化建设只有统筹各种要素才能走向智慧化。
CSST曹国辉先生同时也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两批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2600个,资金需求总额超过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蛋糕引来众多企业纷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涌现一大批知名企业,如“智慧城市建设先行者”CSST、“智慧城市标杆企业”智慧中国集团等。CSST自2012年起,就明确自身作为智慧低碳城市综合运营商的企业定位,更独创提出在5-10平方公里范围内先行先试,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学、宜游”的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产业带动城市发展是城镇化的新出路,而“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是CSST实践产城融合的新路径,旨在追求以“空间规划+技术规划+产业规划”三规合一的产城融合规划模式,从顶层设计上协调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与技术运用。通过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入保障,随着人才的集聚,相应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将成为区域的自然发展结果,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政府既抓管理又管运营易导致城市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而通过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参与,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则既拓展了城市管理的综合资源,也增加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就将采用“政府管理,企业运营”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在这种政府主要负责,企业协助或承担部分功能的综合管理,以及企业承担,扮演综合运营商、各类服务商角色的综合服务模式下,CSST、智慧中国集团与政府展开了广泛合作。例如智慧中国“浏阳河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就是政企联手的样本,将打造一个“离红尘不远、距自然很近”的“花木世外桃源”,成为“宜业、宜居、宜商、宜学、宜游”的国家级新型智慧低碳城市样板。
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势已成,商机无限,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顶层的合理规划,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正如CSST曹国辉先生所说,政府清晰地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不是一个单位或个体的力量可以实现的,政府、组织、个人投资者、开发商等不同群体在智慧城市价值链上扮演不同角色,并凝聚各方力量,将智慧城市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早日让人们享受到到智慧城市成果。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家层面动作频出,国家建设层面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无疑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无形大手,有利开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新局面。未来或如专家预言——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很有可能像高铁技术一样后来居上,走在世界的前列。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cps-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