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感知型摄像机在大数据的应用

2015-03-19 10:05:13 来源:慧聪安防网 责任编辑: huangliyun 收藏本文
摘要:直到今天,绝大部分的视频监控都还仅仅局限于实时浏览和录像,无法识别画面中的内容,更谈不上思考和行动。如果视频监控能够通过机器视觉和智能分析,识别出监控画面中的内容,并通过后台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运算分析,进而做出思考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我们就能够真正的让视频监控代替人类去观察世界。

  感知型摄像机与传统智能监控设备的区别

  以前,大家较为熟知的智能监控设备主要有智能分析服务器和SmartIPC。智能分析服务器属于后端智能,SmartIPC属于前端智能,但感知型摄像机与这两者均有着本质的差异。

  先说感知型摄像机与智能分析服务器的差别。

  以前,平安城市中的智能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后端智能方式,其部署方案是:普通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由后台进行存储,再通过后端智能服务器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返送至存储设备中。这种部署方案的最大弊端是对后端智能分析设备的动用量相当大,成本很高。一个项目如果要实现2000路智能分析,则至少需要动用250台服务器。

  而感知型摄像机将智能功能前移,在摄像机中就完成了目标识别、特征描述以及图片抓拍工作,这样后端就节省了大量的智能分析服务器。可以说,感知型摄像机是智能分析经济性和规模化部署的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的关键,只有感知型摄像机才能真正推动大数据应用在智慧城市中的普及。

  再看感知型摄像机与SmartIPC的区别

  SmartIPC的出现推广了“智能前移”的理念,其本身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SmartIPC存在的两个问题使得它的实用价值不大:第一,当前的SmartIPC主要提供禁戒线、区域看防等行为检测功能,输出的只是告警信息,这种信息对于深度应用价值不大,所以SmartIPC理论上只能替代传统的红外对射等告警设备;第二,由于应用环境的复杂性,使SmartIPC的行为检测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带来过高的误报率,所以当前来看,SmartIPC即使要代替传统告警设备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感知型摄像机则能够基于视频的智能分析,识别出监控画面中的目标及其特征,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然后传送给后端大数据平台。因此,虽然同为智能摄像机,但感知型摄像机与SmartIPC有着本质的区别:感知型摄像机识别的是目标的特征,是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告警信息,且海量的特征信息在大数据平台下可以开展一系列实战化的应用,进而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感知型摄像机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

  智能分析对平安城市意义重大。但是,以前的平安城市主要通过后端智能进行分析识别,成本非常高,因此只能开展小规模的应用,无法真正成为大数据的基础。

  感知型摄像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首先,它的成本远低于后端智能;其次,它为智能分析的规模化部署扫除障碍;其三,海量的智能分析前端结合后端的大数据平台,使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巨型体量项目真正具备了深度分析和挖掘的能力。这样的部署方式,才是大数据时代下的平安城市。

  实际应用过程中,单个场景的目标特征提取在前端完成的,这些数据处理完成后将送到后台大数据库。接下来的碰撞、搜索等一系列复杂的功能都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来实现,通过调动成百上千的节点数据同时来做分析。这样,通过与平安城市大数据平台的结合,感知型摄像机可以在平安城市中实现实时布控、基于语义的智能搜索、高危人员比对、人脸照片搜索、全身像搜索、人像多点碰撞、车辆以图搜图、车辆多点碰撞等诸多丰富的智能应用。

  此外,基于大数据平台对感知型摄像机上传的海量视频、图片以及结构化信息的深度挖掘,我们还能进行公共安全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等更多实战应用。

关键词摄像机大数据视频监控
分享到: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品牌推荐

排行榜

24小时 本周 本月
论坛热点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