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服务建设智能型平安肇庆
【CPS中安网 cps.com.cn】 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这一理念自问世以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与理解,短短8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城市与人的关系内核。不论是“平安城市”,还是“智慧城市”,透过概念的具体内涵,我们洞悉到城市发展的最终定位还是在于“人”。肇庆城市建设的初衷,正是致力于让百姓享受城市的点滴进步所带来的更便捷的服务,更宜居的环境,更美好的生活。
定位枢纽门户城市,获得发展红利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行政区域包含三区(端州区、鼎湖区、高新区)两市(四会市、高要市)四县(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贺州等市交界,北部及东北部与清远市毗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先后三次在肇庆调研时提出“肇庆要利用各种交通大动脉交汇的优势,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离不开它自身的区域地理优势和政策定位。对于肇庆而言,当下发展目标明确,机遇与挑战并存。
政策支持
能够有此历史赋予的新机遇,离不开肇庆前期奠定的基础。早在2008年,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肇庆整体纳入珠三角城市,成为国家在广东省重点扶持的九个城市之一。如今,肇庆因地制宜,适时推出了《关于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实施纲要(2014-2020)》(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确定了肇庆建设的六大重点工程来部署未来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的实施计划,即交通通行力提升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区域合作工程、文化引领工程,以及民生保障工程。
交通优势
在六大工程中,交通通行力提升工程放在首位,备受关注。肇庆正着力建设“大交通”,打造江海联运、空港对接的铁、公、水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佛肇城际轨道、广佛肇高速、西江“黄金水道”等交通大动脉等重大基础交通设施在肇庆交汇成网,将肇庆纳入了“广佛肇一小时经济圈”。
生态环境优势
除了市政部门在城市发展中扮演顶层设计角色,为城市的稳步向前积极推进确定一个正确的基调和节奏外,肇庆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与特色也为它未来的发展赢得了更多可表现的空间。在广东首份民间“生态宜居城市排行榜”上,结果显示:肇庆的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程度最高,位列广东省21个地市首位。该《报告》指出,肇庆人均公园绿地是其他城市的一倍,名列珠三角前茅,保护区的面积更占到国土面积的10%以上;约83%的受访市民表示肇庆市较为宜居。该《报告》显示,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的为肇庆,属于适度可持续的状态。优良的生态环境,为肇庆在提升城市化率和城市扩容提质,建设宜居家园方面增色添彩。
 平安肇庆建设实现“三个率先”,亮点纷呈
平安城市建设一般主要指由各级公安机关牵头,以视频、报警、语音对讲等技术手段,以预防、打击违法犯罪为目的,在治安复杂场所、重点部位、主要街道、案件多发地段、重要路口、卡口等地点设立视频监控点,将监控图像实时传输到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对图像的浏览、记录等方式,使各级公安机关和其它相关部门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现场动态,有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系统性工程。自从2002年引入平安城市的概念以来,我国部分一、二线城市经过10余年的发展,平安城市建设程度已经相对成熟,为后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四线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在后续建设中他们可以借鉴一线城市的成功经验,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地方特色,将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平安城市建设规划有机融入到城市整体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中去。
在各级平安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扮演着顶层设计的角色。肇庆市公安部门作为平安肇庆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促进肇庆往更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平安城市建设中,肇庆能够成为全省建设的领航者,与它复杂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奇美瑰丽的喀斯特地貌自云贵高原延伸至此,以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处精华之美收束。身处珠三角和大西南连接地带,这个城市的主政者对于平安的守护,一刻都不敢懈怠。正是在这种强烈责任感的驱动下,肇庆市公安部门对于保一城平安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智能化硬件的打造
肇庆市公安局三年规划建设目标明确而又具体:视频监控3000路、125个卡口点、151个电子警察路口(总计近3000个车道),要求完成肇庆市与下属四会、高要等9个区县建立市、县二级平台架构。
海康威视按照肇庆市公安局三年规划建设要求,依据《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2012-2014)》,结合肇庆市公安局建设市、县二级平台建设要求,设计开发出IVMS-8600V3.0平台(Linux版本)。目前市级平台、四会市县级平台已经完成二级平台建设,其它区县平台建设后续会逐步开展起来。该平台在试运行阶段表现卓越,已助力肇庆公安完成了各级领导的多次参观演示任务,得到了肇庆市公安局领导、广东省公安厅的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广东省公安厅长李春生看完肇庆、四会平台演示后表示:“四会市指挥中心建设,起点较高,在全国(市、区)级也是一流的。肇庆公安工作扎实有力、成效明显。”
在广东省平安城市建设进程中,肇庆市能够成为排头兵,得到来自省公安厅的高度肯定,必然离不开“科技强警”的初衷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技术应用。针对肇庆市城市现状和地域特点,定制开发的领先的解决方案是肇庆市平安城市建设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的秘密所在。
第一,率先满足广东省Linux平台建设要求。iVMS-8600平台V3.0版本所有服务器基于Linux操作系统开发,并配套使用Linux版本Oracle数据库。
第二,率先实现《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2012-2014)》“两网双平台”建设要求的平台。视频专网共享平台和公安网联网平台通过国保金泰边界,按照GB/T28181协议实现视频通信,并实现市、县二级平台视频的GB/T28181级联。
第三,率先实现广东VCS视频摘要设备网络化集中管理的平台。通过与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与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共同定制通信协议,实现平台控制VCS从NVR取视频录像分析、任务状态查询、分析结果上传、视频摘要分析、重点目标定位等远程控制功能。平台网络化集中管理VCS的模式彻底改变了VCS设备只能单机应用的状态,满足了肇庆公安VCS网络化应用迫切要求。
 功能丰富的高清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
除了上述“三个率先”,肇庆公安局采用的高清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其余亮点同样不容忽视。正是这些功能的组合,使得该平台成为一个功能丰富,集道路交通管理、治安监控、智能研判为一体的高清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如下重要功能:
1、提供完备的下级平台接入协议和第三方视频、卡口、电警设备、平台的接入协议,协助肇庆公安编制《肇庆市公安机关县级“大视频”建设指引(暂行)》作为区县建设指导。目前已实现肇庆和四会的上下级级联应用。
2、实现多种公安、交通智能研判应用:车辆轨迹研判、跟车关联性研判,实时套牌分析研判、短时过车研判(实时区间测速)、初次入城分析研判、区域碰撞分析研判、违法多发路段研判、违法多发地点研判、频繁过车分析研判、区域进出研判。
3、集成视频质量诊断、视频智能行为分析、智能后检索等智能功能于一体,实现海康威视多种智能产品的接入。
4、公安网内部业务子系统对接综合应用。实现市级、省级、全国三级车架管库、人口库、涉案库的对接。可根据可疑车辆号牌关联车管库获取车主信息,查看车主姓名、家庭住址等人口库信息,并关联涉案库查看车主是否有历史作案记录。肇庆公安可使用平台进行可疑车辆分析研判,高效关联公安业务应用子系统,快速地进行刑侦分析。
肇庆作为珠三角的欠发达地区,直面公安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与信息化应用刚性需求的现实矛盾。视频管理综合平台的有效应用,既打破了不同警种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也为类似地区“科技强警”探出了一条新路。
软硬结合助力智能化“平安肇庆”建设逐步推进
区别于广东省内广深一线明星城市,有着402万常住人口的肇庆似乎显得安静而沉默。伴随着全国各级平安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公安部门除了在硬件方面的智能化应用之外,也诞生了一批适应新媒体火爆趋势和移动互联网的欣欣向荣态势的官方微博。不同于传统政府部门的严谨和审慎,新媒体更为灵活。除了承担传统的信息发布等常规功能外,还是极佳的信息纠正、市民互动的良好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性,对信息的及时更新发布和响应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的新媒体正在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新浪微博上,认证资料为“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网络问政平台”的“平安肇庆”官方微博,荣获第二届“中国最佳警察公共关系案例赛”评选,《平安肇庆——中国公安第一微博》获得最佳案例大赛金奖和“全国十佳公安机关影响力微博”,同时拥有庞大的230万粉丝数,而这个数字,是2013年官方公布的肇庆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
肇庆市公安部门紧抓智能化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官方微博等平台实现软实力打造,以软硬结合的方式助力智能化“平安肇庆”建设逐步推进。
结束语
显然,肇庆市平安城市建设已初显成效,并稳步前进。这得益于主政部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统一标准”的建设模式,也离不开不断进步的科技力量。肇庆新的发展机遇已经出现,能否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借此机会,在智能型平安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以端州区为示范标杆,逐步全面走向智慧城市,实现交通一体化,跨区域深度合作,真正建设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作者单位: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