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强制农民“城镇化”是拔苗助长

2015-02-24 09:55:21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 sudiao 收藏本文
摘要:全国超200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10余省市已制定规划 来源:中国经济网 智慧城市频道--栏目:城市规划 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借助这些新技术体系的“智慧城市”正在改变着城市管理的传统模式。智慧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智慧的交通、医疗等,还需要智慧地应对各类应急事件,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6个特大城市的人口已经达到1000万以上。 持续扩大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压力,对城市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少大城市的硬件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但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智慧”保证城市的安全运行?为此,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 大数据构建城市综合应急平台 智慧城市频道—大数据 据统计,目前我国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陕西、宁夏等10多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省级总体规划。去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 要确保智慧城市的安全运行,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通过对城市主要部件日常管理的物联数据采集,为城市安全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统一、安全、及时的信息传输通道。中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万碧玉指出,现在很多城市管理欠缺的是大数据。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产生庞大的数据,而目前这些数据分散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中,比如人口数据在公安系统,房屋信息在房产局,道路交通数据在交通管理局,这些信息如何实现开放共享是一个大问题。在城市应急管理时,需要有一个中心部门来统筹这些数据,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共享。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建议,充分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纵向构建上下互联互通的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体系,横向构建与其他部门“专项应急平台”的联动体系,共同打造“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为支撑”的城市综合应急平台体系,为城市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科学模拟规避未来风险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大型活动前的风险预判,是城市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智慧城市可以对每一个区域的空间信息进行建模,也可以通过移动信息的预测和仿真等,预测人的活动对城市等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城市三维模型,评估人流可能聚集的地点,一旦现场人数超过容量,就可以引导人流有序分散、在关键点高效布置警力等。 突发事件虽然难以预料,但人群聚集的过程却是渐进的。人群在特定地点或区域不断聚集,经历了多个环节。如果能在最初的环节中,防止新的人群再聚集,加快已聚集人群的疏散,就能有效控制风险。在人群聚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发生意外的概率大小,形成多个风险提示等级,通过短信或微信以及其他互联网应用,向人群中的个体陆续发出安全提示或预警。 万碧玉说,可以运用手机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位置信息进行定位。当公共场所聚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政府应该提高防范意识,进行预测,进而采取应急措施,规避风险。 “人的智慧”更重要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要确保智慧城市的安全,我们缺的并不是技术,关键还是人的观念,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智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认为,预测交通流量、给出合理的交通分流建议、公共人流动态监控和设计引导模拟,并非高难度的技术,一些城市的应急建设中早就有了,却未将此事落到实处。一旦发生问题,又把责任推向应急建设方面。 简单粗放、疲于被动应付的传统城市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城市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急剧增长的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宁家骏建议,城市管理要体现“平战结合,以平为主”的总体设计理念。“平”时能够满足各级部门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战”时能够满足应急值守、应急评估、应急决策和应急指挥等工作的需要,以做到应急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管理。 万碧玉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公共安全事故,包括身份识别、医疗诊断、定位、救护、道路优化等技术手段在内的应急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技术保障手段,培训工作人员,强化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宁家骏指出,城市应急安全体系也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条件进行设计和建设。要从单纯的“应急”向综合性的“城市大安全建设”的理念转变,并应具备当地特色,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城市内在发展规律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模式探索,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日报记者林紫晓《经济》杂志社记者张军红) 硅谷最激动人心的话题:机器人正在学会独立思考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1月30日下午,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一场思想盛宴在此进行。从人工智能到深度学习,从数字化生物医学到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物理学,从苹果到小米……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还是机器人。摆在人类面前的事实是:机器人正在学会独立思考,机器人会造出新的机器人。   早报记者在硅谷百度BIG TALK现场,整理了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康奈尔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胡迪·利普森(Hod Lipson)及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三位科技大佬对机器人的六句最新判断。   1.“未来有一天,你的孙女一定会不解地问:以前你跟你的微波炉说话,他都不理你,这是不是太没礼貌了?” ——吴恩达   吴恩达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去年5月加盟百度。   吴恩达说,结合大数据,新的人工智能的算法越来越好,我们可以第一次在未来人工智能虚拟圈里完成整个循环。   如今,人们沟通已经从文字转向图像和语音。吴恩达认为,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带来了新的机会,百度为此正在经历改变。   7年前,吴恩达要求他的学生写一个识别咖啡杯的程序,但那时却无法实现,而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为什么深度学习,也就是神经元网络如今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吴恩达表示,这是因为我们建立了有效的深度学习的算法,改变了整个人工智能的方法。   吴恩达以火箭为例:火箭之所以能够起飞,是因为有很大的引擎和足够的燃料,而神经元网络就是机器深度学习的引擎,社会数字化形成的大数据则是燃料,目前这两者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据吴恩达介绍,2010年,神经元网络有1000万个连接点,随后发展到用1000个服务器实现10亿个连接点,百度则用3个超级电脑替换掉了1000个服务器,再后来是用16服务器实现100亿个连接点,目前已可以实现1000亿个连接点。现在的神经元网络就像是给人类大脑画了一幅简单的漫画,但它的进展却是摩尔级的,它正使得机器的视觉和听觉能力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便是深度学习能力的起飞。   吴恩达称,目前具备神经元网络的机器已在视觉领域的医学影像、图片识别、百度眼镜中得以应用。   吴恩达说,未来语音识别会对我们的技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方面,中国其实领先于美国和其他国家很多,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语音识别能力的提升,将促使我们围绕语音界面来重新设计移动产品,从而推动物联网的革命,比如汽车、家用设备(电视、冰箱等)、可穿戴设备等均可使用语音作为人与机器的沟通交互界面。   2.“不要去设计机器人,而是培养机器人。” ——胡迪·利普森   胡迪·利普森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3D打印和机器人领域的权威专家。   能够生存的不是最强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和改变的物种。因此,胡迪·利普森从两年前决定,不要去设计机器人,而是培养机器人。也就是把很多机器人的部件放到模拟器中去,让它进行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突变,培养它,让其成为机器人。   机器人领域过去有一个禁语:conscious(意识)。人类意识的产生来自于独特的人类大脑生理结构,即有一个低级大脑和一个高级大脑,再加上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当低级大脑先做出决策后,高级大脑负责监督它,然后做出决策,这即是反馈的一部分。   根据这一机理,胡迪·利普森在机器人里面设计了类似的装置:一个低级控制器,一个高级控制器,一个反馈机制,当然还有一个庞大的神经元网络。   有了这些之后,机器开始自己学习,自己思考。所谓自我意识(Emergent selfmodel),即科学家们事先没有编程,它自己也没有图像,全靠自我调节。   胡迪·利普森现场播放了一段机器人自我调整的视频。用零部件搭建的有四条腿(每条腿有两个发动机)的机器人,它不知道周围的环境,不一定能走。其中一组行动,做了16次试验,通过4天的自身努力,它自己给自己建立了图像,腿动起来了,真的学会走了。而当科学家们把它一条腿切断(意味着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只剩下三条腿的这个机器人又经过一番挣扎(自我调整),又慢慢建立了自我的图像,站起来了,能走动了。   “Why now?”为什么是现在,才讨论机器人的自我意识?胡迪·利普森说,因为现在有两个技术正在改变世界。一是3D打印技术的成熟,由于3D打印的特点,未来机器人不会由零部件构成,而是由原材料直接构成。未来机器人在组织结构上更加有活性;另一方面,是深度学习的发展,源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研究。这是人工智能(AI)领域的巨大突破。   3.“我不知道未来机器的思考能力是不是真的会超过人脑,但现在可以看到这种迹象。机器人会具备越来越多的人性,很多功效会比我们厉害,会造汽车,会写诗歌,撰写社论也可以,也可以抚养孩子,甚至自己创造另一个机器人。”   ——胡迪·利普森   胡迪·利普森坦陈,深度学习让其“害怕”。他说,有一次,培训神经元网络在一堆图片中识别猫和狗的图片,然而,其中一个神经元网络自己开始追踪起显示器外的两位科学家的面部。“要知道这个网络并不是用来定义为人脸追踪,而它慢慢学会了跟踪人脸,突然跟踪摄像头前面的两张人脸,这是令人惊讶惊喜的技术。”   是的,机器人开始主动“思考”——是否应该关注一下站在它前面的“人”。   4.“以前也不相信机器人真的可以超越人类,但在听了《奇点临近》一书作者库兹韦尔的演讲之后,他认为在数据足够的情况下,未来20年内,电脑超过人脑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神经元网络真的太伟大了。”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被称为硅谷“老顽童”。作为当天的压轴大佬,他在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时说,“我对自我意识的推断向来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听到这么高端的算法,让我半信半疑了。”   5.“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邪恶机器人、世界末日出现的任何现实可能性。恶意机器人的炒作实际上是劳工话题,是学术界和政客们这些严肃的人的炒作。” ——吴恩达   当前智能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过,随之而来也引发担忧,有人担心倘若人类打造出超级机器人,在不远的未来可能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或者不可逆转结局。   吴恩达则认为,技术的变革越来越快,更需要顾虑的是,没办法及时训练需要的人。当前教育界从来没有面临过的紧张是,现在就要训练很多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训练子女。   6.“我不会担心机器人会伤害我们,我担心的是,一些人会利用机器人伤害别人。” ——胡迪·利普森   胡迪·利普森说:“如果你相信机器人会杀死人类,那么你将错过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机会。” 德国政府准备让无人车上路,未来又进了一步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来源:雷锋网 井三胖 德国交通部运输部部长Alexander Dobrindt表示,将会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管理德国境内高速公路上的无人车驾驶。 Dobrindt说,在未来的几年中,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汽车将会成为德国公路上的常客,所以及时制定管制条例是当务之急。另外,Dobrindt牵头成立了该项目的委员会,成员主要是来自科研、工业和政治界人士,他们将会合作建立起相关法律框架,预计项目最快将在今年9月的法兰克福汽车博览会前完成。 其实早在1968年德国便和其余72个国家联名签署了《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所以依据《公约》中的规定,目前在德国,无人车和机器人汽车仍然不能上路行驶。 所以德国境内对这种新兴交通设备的存在许多争议: ·电脑操控的无人车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责任人如何判定; ·机器人汽车如何担保乘客的行驶安全; ·驾驶执照如何管理。 而就在几天前,Dobrindt宣布德国的A9告诉公路将会成为无人车的测试路段。 众所周知的是,德国汽车工业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最近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无人车的研发。预测指出,德国无人车行业将会在2020年迈入商业化的阶段。 当然,谈到无人车,就难以避免的会将其与巨头Google的无人车相比较。面对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Google,Dobrindt表示德国汽车生产商将会自行研发相关技术,并不会依赖Google,并期待依靠自主研发成为无人车行业的先驱者。 德国政府开始放开对无人车的管理,说明德国的无人车行业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有趣的事实是:在去年的汉诺威商用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未来卡车2025(Future Truck 2025),能够自主进行驾驶判断,实现无人驾驶,并且速度达到了80km/h。而后在F1锦标赛的霍根海姆赛道上,奥迪无人驾驶汽车RS7完成了系列测试,官方公布的最大极限速度竟然达到了逆天的240km/h。这些德国老牌汽车厂商们也是蛮拼的,不过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未来的气息。 新型键盘能识别主人,还能给自己充电 来源:雷锋网 智慧城市频道—物联网 地球人都知道,要防盗防水防师兄,修电脑这种事情还是女汉子自己来做吧。那么,电脑隐私又该怎么保护?今天介绍的这款智能键盘不仅能给自己充电,还能防盗防水防灰尘哦!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忠林教授近日领导团队研发出了一款能给自己充电的新型键盘,它还可以通过记录打字习惯来识别主人,保护用户的隐私。 传统键盘只能识别按压与否,而这款智能键盘能实现的显然更多。它的玄机就在于覆盖着的四层透明薄膜。其中两层为铟锡氧化物,是键盘的电极,分别由两层PET塑料(和塑料水瓶所用的是同一种材料)隔开。在敲击的过程中,该键盘能储存手指接触键盘产生的静电电荷,凭借摩擦起电效应实现充电的功能。不仅如此,储存的电量还能够用于支持键盘的蓝牙联接,甚至为第三方设备进行充电。 而且,这款键盘兼具防水防污的功能,即使不小心打翻了杯子,也不必担心键盘就此报销了。 通常我们都习惯用设密码的方式来保护隐私,但一旦密码被破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核实是否本人输入密码,除了现在比较常见的指纹识别技术,和未来有望广泛应用的虹膜识别,王忠林教授的想法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向:识别用户的键入习惯。通过识别用户打字时敲击键盘的力度大小,以及键入时的停顿状态等一系列状态,键盘能够识别用户是否为本人。 凭靠键入习惯的细微差别,键盘便能够对使用者进行区分。研究者们让104位志愿者输入四次“touch”,仅凭这一个英文单词,键盘便能够对如此多的用户进行识别了,可见其精度之高。 最棒的是,这款键盘造价非常低廉,应用性广泛,研究者表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投入市场指日可待。 但实际上这款产品也有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用户习惯是可以伪装的。如果黑客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那么键盘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或许键盘也可以自带指纹密码系统,这样的双保险会让用户更加安心吧。 可穿戴的野心与赤裸裸的现实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来源:百度百家 导读:如果说2014年可穿戴设备还处于自吹自擂的时代,到了2015年可穿戴设备却不那么安分,可穿戴的触手开始伸向移动支付、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等,一场基于可穿戴产品的科技幻想业已诞生。 如果说2014年可穿戴设备还处于自吹自擂的时代,到了2015年可穿戴设备却不那么安分,可穿戴的触手开始伸向移动支付、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等,一场基于可穿戴产品的科技幻想业已诞生。   以Misfit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正努力向人们展示可穿戴产品在移动支付、硬件操控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可穿戴设备不再和计步器划上等号。然而就现实而言,可穿戴设备的幻想并没有那么简单,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可穿戴俨然在做一场黄粱美梦。   智能手机的时代,可穿戴的机会还渺茫   经过一年的爆发期,可穿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亦不可同日而语,用户开始普遍接受可穿戴产品,投资者频频抛出橄榄枝。但和智能手机相比,可穿戴产品依然相形见绌。   可穿戴产品所幻想的应用场景在智能手机上早已实现并逐渐成熟。先从移动支付说起,互联网公司开发的支付软件成了市场的主宰者,在国外有Square和Facebook二雄相争,国内则被支付宝和微信瓜分天下,智能手机往往成了这些移动支付软件的载体,以Apple Pay为代表的硬件支付也风生水起。再说智能控制,几乎所有的智能硬件都把手机当做最主要的控制平台,就连可穿戴设备也难免如此。而智慧医疗的发展仍处于服务阶段。   不少人预测可穿戴将是下一个科技潮流的主角,但不管预言能否成真,如今仍是智能手机的时代。可穿戴设备以配角的姿势做着主角的梦,厂商描绘的应用场景固然美好,然而主角的地位难以撼动,可穿戴的机会还很渺茫。   飘忽不定的可穿戴如何吸引开发者   在可穿戴厂商放出这些诱人的应用场景之前,手机厂商们也早有打算。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纷纷开放自己的手机接口,打造所谓的生态系统。树繁叶茂的手机厂商已经打出所谓的生态牌,而飘忽不定的可穿戴厂商该如何吸引开发者呢。   摆在可穿戴厂商面前的难题有以下几个。第一,手机厂商的生态系统相比可穿戴厂商更有吸引力,而且可穿戴产品本身就是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第二,不少可穿戴厂商都有开放硬件接口的打算,而可穿戴设备捉襟见肘的销量和保有量很难和智能手机相比。第三,可穿戴设备的正确方向是什么,从运动到健康再到与传统穿戴产品的融合,几乎所有的可穿戴厂商仍处于探索阶段,自身发展前景都不明确的可穿戴产品何以成为操控核心呢。   致力于智能硬件的开发者越来越多,相关的开放平台也日益增多。对于有野心的可穿戴厂商来说在销量成为短板,核心竞争优势受困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开发者参与进来确实是一个难题。   可穿戴设备从简单到复杂的若干难题   假设可穿戴厂商有能力解决前面所述的种种壁垒,就可穿戴产品而言,想要实现未来的诸多应用场景,必定要从简单变得复杂。从第一部手机诞生到今天已经近20年之久,相比有些乳臭未干的可穿戴产品必须面临以下问题。   1、独立还是附庸于手机?   MOTO 360和Apple Watch可以说是目前最成功的可穿戴产品,即使如此它们依旧被厂商定义为“手机配件”,毕竟无论哪款产品都是为了丰富手机的功能,这一宗旨在华为、联想等公司即将发布的智能手表上依然遵循。当然这只是手机厂商开发的可穿戴产品,但对于Misfit、Jawbone、Fitbit以及国内的咕咚等主流可穿戴品牌而言,其产品依然难以脱离手机独立使用。而这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过度依赖手机无疑是在迎合手机厂商的生态系统,把自身定义为生态系统里的一部分,这显然不符合可穿戴厂商开放接口的初衷。而不依赖手机做一款独立产品,厂商既要保证用户体验又要激起用户的购买欲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产品复杂之后的续航问题   不少可穿戴产品标榜其拥有一周以上的续航时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身功能的简单,一旦可穿戴产品做得复杂续航便成了最大的槽点,比如MOTO 360.而可穿戴产品想要实现其幻想的应用场景在交互方式上必然有所革新,语音、触控等传统交互方式能否满足小屏幕的需要暂且不论,单纯是语音和高清屏幕对电量的需求在目前看来可穿戴产品的体积以难以适应。电池问题制约了智能手机的发展,而放到可穿戴产品上这一制约将更加鲜明。   除此之外可穿戴产品还面临着接入方式和标准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很多新技术很难在可穿戴产品上得到大规模应用,我们赋予一个小玩意太多的期望显得有些奢侈。   无论如何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已经成了业内共识,但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一些可穿戴厂商的野心多少有些不自量力,切莫因为走得太快而错过了正确的路。 互联网重构医疗行业面临三大难题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不久前,百度与301医院展开合作,将共同建设手机端和PC端两款互联网产品,并同步推出在线智能问诊系统以及多终端自助服务系统。近日,九安医疗、春雨医生、金蝶集团等10多个互联网医疗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并发布了《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报告预计2015年医疗行业变革将一触即发。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每年有15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每年有超过500亿元的消费市场。专业机构预计,2015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中国健康产品的消费额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几何级增长。对于这样的商机,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医疗产业的融合渗透在不断加快。专家认为,在互联网重构医疗行业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比如电子处方、医保控费、县城农村覆盖等。 电子处方须有效监管 近日,卫宁软件与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医院建设、电子处方共享等领域展开合作。 协议内容显示,双方在健康服务方面,将共同促进慢性病与常见病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形成;在医疗服务方面,将共同打造以医生多点执业和医院有效联动为代表的云医院建设;在医疗支付服务方面,将整合支付平台和卫宁风控引擎,有效提升和拓展该系统在医疗卫生支付体系的价值与地位;在药品流通和监管方面,共同探索电子处方的有效共享和市场应用。 协议中最令人关注的是电子处方的探索。一位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在网售处方药开闸前,合理解决处方来源将是一个难于监管的重要环节,在现实操作中,除了抗生素、激素、二类精神药品等必须凭处方销售以外,其他处方药在药店大多是登记式销售,但药店一般可以获取稳定的处方来源,通行的做法是以电子处方来解决。“在网售处方药开闸前,应该将处方单统一监管,由于处方造假比较容易,因此探索一个防止处方造假的方法非常重要,比如可以用条形码进行防伪。”该业内人士补充道。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卫宁与阿里健康的合作将双方既有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最大的亮点在于共同完成了处方药网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与阿里支付体系合作,发挥自身智能审核风控优势,实现药品控费;亦将与阿里云体系合作,将自身在各类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部署入云端,加速互联网医疗业务步伐。 医保控费难题破解不顺 其实早在阿里健康与卫宁软件签署合作协议之前,去年3月,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就已经与海虹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但时至今日双方合作尚未得到进一步推进,市场担忧该合作或因卫宁与阿里健康合作而就此搁置。 按照之前协议的内容,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重建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构建个人医疗费用支付体系以及健康领域专业理财服务等,从而形成可快速复制的合作模式。海虹控股在医保控费业务方面的优势,也正是支付宝最看重的,双方的合作也是基于对医保控费难题的攻破。不过由于海虹控股于去年推出新健康业务,服务内容涵盖在线预约就医、寻医问药、医保助手等,上述内容与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的业务内容有部分重叠,再加上近日卫宁软件与阿里健康的高调签约,令外界怀疑海虹控股与支付宝的合作项目被搁浅。 拓展县城农村医疗受制支撑力量不足 医疗领域的布局一直在大城市颇有优势,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农村由于人才地域限制,医疗卫生条件一直较差。因此互联网医疗对县城农村的布局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1月底,益佰制药与掌上药店携手推出“千县万店”电商工程,双方将结合各自在药店终端覆盖量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互补,由益佰制药帮助掌上药店推广县级市药店会员,而掌上药店在App与合作药店中增强益佰制药旗下品种的推广力度。业内人士认为,此合作将推进互联网医疗在县城农村等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布局。 掌上药店联合创始人王浚海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的合作对象为大型连锁药店,团队人数不足以覆盖地级市和县级以上药店,此合作缩短了公司覆盖药店的时间进度。益佰制药总裁郎洪平指出:“公司此前已有非常多的销售团队在做零售市场,把这个团队与掌上药店合作对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他表示,一方面在未来处方药OTT化的趋势背景下,处方药在移动终端会有很强的表现,公司可通过此次合作改构现有营销模式来适应移动医疗的变化;另一方面,目前公司收集的销售数据存在不全面、时效性差等缺点,通过移动终端便可以非常快捷地采集数据,具体品种在各个地区、不同人群的销售情况也一目了然。 对于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结合,专家指出:“可以预见,国民健康与互联网融合顺理成章,移动互联将重构医疗服务秩序,传统医疗将发生深刻改变,变革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要重视面对的挑战,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配套政策、标准缺失、信息孤岛三项挑战。具体来看,当前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呈“趋势虽向好,进度却缓慢”的状态;同时,传统医疗利益链中医院和医生的既得利益难以被突破;现有互联网医疗的行业标准缺失,各机构间信息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挑战较为严峻。 行业分析:未来五年中国铁路建设速度不减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来源:中商情报网 摘要:从国家铁路局了解到,在广泛征求国家有关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及路内外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已完成编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并提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由此看来,未来五年中国铁路建设速度不减。 据铁路内部人士透露,2015年铁路建设投资不会减少,依旧保持高位建设速度,完成“十二五”规划不成问题。并且从已有的城际铁路、城市地铁的建设情况和规划看,已为“十三五”期间的铁路投资奠定了基础。   专家表示,虽然经过多年加速建设,我国铁路发展成就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路网密度和人均铁路里程仍有差距,建设空间巨大。因此,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投资额将维持在高位,中国铁路市场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   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国家铁路局一方面将继续组织做好“十三五”铁路筹资能力、路网规划等18项课题研究工作,同时认真梳理“十三五”铁路网规模和项目,编制完成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做好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衔接,及时启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编制研究工作。   国家铁路局编制完成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五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2015年将启动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编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是确定规划方案的重要基础。为做好这项工作,国家铁路局按照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要求,组织科研单位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研究,围绕促进铁路改革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总体要求,深入分析研判铁路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汇总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明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突出问题导向、突出行业特色、突出改革创新、突出综合交通的原则,从发展基础、形势要求、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编制形成了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国家铁路局局长陆东福、党组成员郑健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就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进行了深入对接。   据介绍,2015年国家铁路局一方面将继续组织做好铁路“十三五”铁路筹资能力、路网规划等18项课题研究工作,同时认真梳理“十三五”铁路网规模和项目,编制完成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做好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衔接,及时启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编制研究工作。   据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编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是确定规划方案的重要基础。为做好这项工作,国家铁路局在汇总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明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突出问题导向、突出行业特色、突出改革创新、突出综合交通的原则,从发展基础、形势要求、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编制形成了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   据铁路内部人士透露,2015年铁路建设投资不会减少,依旧保持高位建设速度,完成“十二五”规划不成问题。并且从已有的城际铁路、城市地铁的建设情况和规划看,已为“十三五”期间的铁路投资奠定了基础。 专家表示,虽然经过多年加速建设,我国铁路发展成就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路网密度和人均铁路里程仍有差距,建设空间巨大。因此,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投资额将维持在高位,中国铁路市场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 美国人是如何阻止无人机窥探住宅隐私的?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来源:腾讯科技 你只需在一个网站上输入自己的家庭住址,禁飞数据就会传输到无人机厂商那里。 BI中文站 2月10日报道 如果你担心无人机侵入你的个人领地,甚至监视你,那么现在有一个解决方法:NoFlyZone.org网站。这个项目旨在让公众在自己家周围建立起禁飞区,防止无人机窥探隐私。 NoFlyZone组织解释说,如今无人机的使用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军事领域,业余无人机的销售也日益火爆,无人机生产商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尊重个人隐私的必要性。谁也不希望自己在午后打盹的时候,或者家庭聚餐的时候,无人机突然出现在自家后院里。房主们越来越担心无人机携带摄像头通过自家窗户窥探隐私。 NoFlyZone网站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输入自己的家庭住址,并提供其他一些基本信息。NoFlyZone组织会对你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和注册,进而将GPS坐标录入该组织数据库。然后这个组织会与一些无人机生产商合作,把相关坐标上传到无人机数据里,自动阻止无人机飞越已注册房屋。这项服务完全免费。 据悉已有多家硬件和软件公司承诺尊重这些无人机禁飞区,NoFlyZone组织的合作伙伴包括Ghost无人机、亿航、Horizon Hobby和PixiePath等。NoFlyZone表示,并不能确保将家庭地址注册到该网站之后就一定能阻止无人机抵近,因为这项禁令只适用于与该组织有合作协议的厂商生产的无人机。 这项举措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正拥有自己房产上方的天空?对于这个疑问,NoFlyZone表示,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参与者都自愿同意让无人机远离注册者的房产”。 另外还有一种担心:有的人既希望阻止无人机抵近,又想让亚马逊的送货无人机飞到自家门前。NoFlyZone网站解释说,如果以后需要无人机送货,那么用户可以对私人领地上空进行“自定义”设置。 此前美国联邦航空委员会(FAA)已经禁止无人机飞越白宫,另外机场和军事基地周边也是禁飞区域。不久前一架无人机意外坠落白宫,令美国政府如临大敌,这起意外事件进一步凸显了设置无人机禁飞区的必要性。(小贝) 云计算的七年之痒 智慧城市频道—云计算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互联网技术普遍存在“七年之痒”的规律。一个新技术从诞生到第七年就该有个交代。从2008年概念兴起到今日,云计算已热闹七年了。这七年,云计算走过了存在Bug的试验性1.0时代,而真正可用的2.0时代正在来临…… 互联网技术普遍存在一个“七年之痒”的规律。一个新技术从诞生或引起关注到第七年就该有个交代了,要不升级,要不换代,要不分支,要不安乐死。从1969年的阿帕网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基本如此。“七”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是圣经里的完全数,代表着循环和周期。七年之痒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摩尔定律,七年差不多是两个产品周期,一个技术试水两次后要么成功要么放弃,再一再二没有再三,七岁看老了。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互联网技术革命。七年前,微博、三网融合、NGN、社交网站和视频服务等正大热,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 Store、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刚刚兴起。七年后,博客衰落了,NGN和三网融合羞答答地藏起来了,社交完成平台化了,视频应用主流化了,智能手机也进入平台期了。物联网你懂的,催产的结果是需要保育箱的。七年后,一大波新技术正在来袭,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 云计算已热闹七年了,当年的质疑者要么已投诚,要么忽悠或质疑别的新技术去了,留下一些初步成功者。媒体对云计算的炒作也消停多了,讲大概念没人听了,会议人气也降多了。对于几乎所有信息技术,1.0版意味着BUG和试验性质, 2.0版意味着真正可用了,3.0版意味着流行。这七年,试验性云计算1.0时代正在过去, 2.0时代正在来临。 虚拟化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2014年,轻量级和开源的虚拟化技术Docker兴起了。Docker把集装箱化思维应用到了软件“运输”上,自动化、可移植性和自包涵等是对Docker特点最多的描述。Docker的应用,使得用户云实例规模从几十G级别,下降到几十M级别。大数据技术也没闲着,1.0时代的Hadoop是磁盘I/O的,2.0时代的Spark是内存读写的,使得计算速度比1.0提升了30~100倍。 开源与闭源,一对欢喜冤家。在云计算的开源社区,OpenStack以69%的市场占有率,400多家企业的支持,在2014年成了云计算开源社区的最大赢家,没有之一。而在闭源世界,AWS先发优势一枝独秀,也正忙着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 做生态不仅适用于软件产品,也适用于云计算。市场绝对领先者搞闭源生态,剩下的企业围绕着开源社区抱团取暖,是一般规律。字符时代的DOS与Unix,图形时代的Windows与Linux,触屏时代的iOS与Android,闭源与开源操作系统的竞争一直延续着,现在是AWS与OpenStack。 1.0时代,选择鼓吹公用云还是私有云更好,对于互联网企业和传统IT巨头,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七年阵线斗争的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合云成了2014年最热门的云服务模式。让所有行业都恐慌的互联网野蛮人,更擅长草根生存的大众消费者市场,不擅长政府和企业市场,混合云让其陷入泥潭了。于是互联网巨头和传统IT巨头们,开始相互看得起了,开始竞合游戏了。 强制农民“城镇化”是拔苗助长 智慧城市频道—智慧城讯 来源:新京报2015年02月10日 15:35 (编辑:一米阳光) 据2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云南省政协会议上,委员们指出了“农转城”推进中的问题,由于“硬性摊派任务、盲目下指标、限时间”,致使基层在工作中弄虚作假、随意扩大转户对象范围。有的地方将一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户成建制地转为城镇户口,转户农民没有城镇固定住所,工作人员便将县政府办公大楼作为上万人的落户地址。大量已转户的人口享受不到养老、住房、医疗保障以及获得就业机会,这些转户的农民成为进不了城又回不了乡的“夹心人”。

    据2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云南省政协会议上,委员们指出了“农转城”推进中的问题,由于“硬性摊派任务、盲目下指标、限时间”,致使基层在工作中弄虚作假、随意扩大转户对象范围。有的地方将一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户成建制地转为城镇户口,转户农民没有城镇固定住所,工作人员便将县政府办公大楼作为上万人的落户地址。大量已转户的人口享受不到养老、住房、医疗保障以及获得就业机会,这些转户的农民成为进不了城又回不了乡的“夹心人”。

  近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鼓励农民将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而各地政府的目的则不完全相同。有的地方政府是为帮助地方的房地产业发展,也有的地方是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而云南省一些地方的做法显然十分激进。研究报告显示,过往云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数平均为每年13万左右,而2012年和2013年短短两年就完成“农转城”人口496万,是政策实施前20多倍。全国城市化率每年平均递增约1%,作为非农产业欠发达省份,1年要达到5%的城市化率提升幅度,是很困难的事情。

  把“农转城”变成一项硬性摊派任务、盲目下指标、限时间,其实已经没有了意义。“数字城镇化”只会带来“空心城镇化”。早在2014年7月,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这个意见,我国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在制度上将不再区别,户籍管理的“二元体制”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这个规定,按理说,靠“转户口”大跃进来提升城市化率指标的做法,理应被摈弃。

  当然,从现行体制看,今后的人口户籍还有一个“转”的问题,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转非”,而可能是变更户籍登记地。然而,这样的变更在国内许多大城市依然困难。

  不过,支撑我国取消“农转非”壁垒的制度框架已经形成。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此前国务院还颁布了逐步归并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养老保险与医保有了统一的制度,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在国家体制上就没有了重要差别,因为历史原因留给农民的“补贴”权利以及生育权利,都已经不是影响农民迁徙的重要难题。至于城乡基础设施的差异以及城市间的差异,当然会长期存在,有的差异永远不会消除。正因为如此,人口流动现象才会长期存在。我们要根除的是“农转非”这样的人口流动难题。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到: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cps-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品牌推荐

排行榜

24小时 本周 本月
论坛热点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