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拓展应用服务。
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建设“智慧深圳”,统筹资源、示范先行,由点到面、辐射全市,推动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电力、水务、环保以及民生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
1.智慧交通工程。
通过获取车辆的电子轨迹信息,实时掌握交通流量信息,加强我市交通流量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完善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系统,提高交通诱导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压力。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发布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及出行建议,进一步优化本市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构建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交通管理电子标签身份认证体系,逐步将黄绿标、保险、年审等多种标签综合集成到一张电子标签中,为市民提供办理多种业务“一站式”服务。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其他特种车辆的识别、定位和监控,丰富和完善信息推送服务。开展深圳港海域船舶、海上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等各环节的物联网应用,提升我市海事管理效率和水平。
工作计划:2011-2013年,在我市交通运输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包括:(1)实施“智慧车牌”工程,在我市主要路口布设基站查验点,为全市机动车安装电子车牌,通过获取车辆电子轨迹信息,实时掌握交通流量信息等,提高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2)搭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及监测平台。通过信息传感设备,采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加快建设停车场智能诱导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自动收费功能,并结合实时交通流量信息,提供点到点服务。(3)建设“智慧公交”系统。采用RFID、DSRC、CANBUS、WLAN、移动通讯等技术,采集运营车辆的行车数据、运营数据和安全数据,掌握客流动态,提升线路规划科学性,在部分路段实现公交优先;并通过电子站牌试点及网站、手机等方式,向市民提供出行信息服务。(4)建设“智慧出租车”系统。在我市运营出租车上安装RFID卡,构建出租车车联网。采集城市交通数据,提升出租车行业形象、规范行业服务。(5)建设特种运输车辆监管系统。基于GPS定位技术、RFID技术,将全市建筑施工车辆、垃圾环卫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车载设备并实现道路运输管理,开发特种运输管理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工程及生活垃圾、危险品车辆运输的全程监管。(6)建设“智慧海事”系统。为海上船舶、船员以及货物配置RFID电子标签,构建船载物联网,实现深圳辖区水域内的船舶、设施及相关货物、船员的全程跟踪和监控,提升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海上交通效率。在港区和重点水域配置相关的水文和气象信息传感设备,建设船舶污染物监控系统,形成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网络,提供决策支持信息,防治海洋污染,保障港口正常生产。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公安局、城管局、深圳海事局牵头,各相关单位参与。
2.智慧物流工程。
开展物流运输干线和主要支线网络上基于RFID技术的信息采集网点分布研究。针对物流通关及操作环节,利用传感网络,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交通运输等口岸及物流执法管理部门相关信息的共享,满足监管、调度、查询统计等综合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通关效率;推行电子化提箱、预约提交柜、智能调度及运输服务自动撮合,面向货主、贸易商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跟踪定位、调度、通关状态查询等综合服务,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实现行业内和区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工作计划:(1)2011-2013年,实施“智慧港区”工程。支持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道路集装箱运输车辆配置RFID电子标签,建设覆盖口岸、码头、堆场、物流园区等区域的货物、集装箱、运输工具识别的传感网络,实现港区码头的物流信息采集、数据交换和共享,提升港口物流链协同一体化程度。(2)2011-2013年,实施“智慧口岸”工程。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统一物流监控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深圳关区陆运口岸、海运口岸、特殊监管区域、内陆车场卡口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对进出境车辆和集装箱实行检验检疫和海关不间断监管验收,对跨关区和跨监管场所间实行安全智能锁卡口联网与控制,对海关保税设备实行电子标签和电子底账监管。(3)依托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的实施,应用集装箱通关的RFID/GPRS/GPS/GSM等应用技术,推动智能集装箱在全球物流运输的运用,打造全智能的亚欧供应链,形成基于智能集装箱物联公共服务系统的国际国内示范与应用,实现全球供应链下的集装箱远程监测、跟踪与管理。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市科工贸信委、口岸办、深圳海事局等相关单位参与。
3.智慧电网工程。
针对电力企业资产分散、范围广大、结构复杂、数量众多的特点,将物联网核心技术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研究远距离、无接触的库存资产和投运资产的标识、采集、传输和识别方法。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为切入点,全面研究和推广输电线路状态传感技术、变电设备状态传感技术、发电设备智能传感技术、电能质量传感技术等智能传感技术,实现电网设备的精细管理和故障预警,全面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地运行。利用智能交互终端实现家庭用户智能服务,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用电。
工作计划:(1)2011-2012年,开展适应智能电网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架构研究与试点应用,研制适应智能电网的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系列规范、系统架构以及部分关键应用软件,实现智能电网中的远程读取、双向交互功能,建立电网设备RFID实物标识体系,提升电力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能力。(2)2011-2013年,建立覆盖深圳电网20个重要变电站的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设备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和故障智能预警,保障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为工业生产提供健康的能源环境。
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深圳供电局等单位参与。
4.智慧水务工程。
综合应用远程自动监测及控制、计算机网络、3S、无线通信等技术,推进水务信息化进程,整合现有的实时监测和业务应用系统,建成水务数据中心,实现水务信息的综合利用、共享和交换;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防灾减灾、供水、节水等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初步实现涉水信息的自动监测及综合管理,实现三防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调度和决策,使深圳实现水资源、防洪减灾管理和水务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工作计划:(1)实施“数字水务”一期工程,加快深圳水务信息采集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指挥中心的建设,高标准构建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2)2012年启动“智慧水务”工程,建立全市范围内水雨情、水量水质、大坝安全、水土流失的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各业务从条块分散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牵头,市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等相关单位参与。
5.智慧环保工程。
建设具有智能感知、高性能计算、智慧分析的“智慧环保”系统,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处理设施、环境要素的在线监控,对电厂脱硫设施、机动车排气检测的实时监控;实现对环境质量和电厂污染源排放更透彻的感知,了解环境的实时变化;建立起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的对应关系,对污染的原因进行智能分析,对污染控制策略进行科学评估。
工作计划:(1)2011-2013年,建立废水、废气、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的在线监控系统。在市管电镀行业、印刷线路板行业等污染源企业的总排污口安装总镍、六价铬、总铜等在线检测设备,在国控污水处理厂已有的水质、水量设备及工艺参数检测设备上加装配电器,采集国控电厂脱硫、脱硝过程的现场传感数据,实现对污染处理过程的全过程监管。(2)2012-2013年,利用RFID、GPS、3G及4G通讯技术,建立危险废弃物转移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对危险废弃物运输车辆、运输人员、电子联单等的管理,确保危险废弃物得到及时、安全的处理;建立高效的环境业务平台,实现统一的污染源管理,为总量减排和排污权交易奠定基础。(3)2012-2013年,建立与环境质量分析预警和决策辅助目标相适应的水、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检测体系,实现环境质量分析预警需要的水文参数、气象参数等的自动采集、统计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预测预警。
责任单位:市人居环境委牵头,其他相关单位参与。
6.智慧民生工程。
将物联网核心技术引入社会民生领域,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设备协同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推动面向民生领域的应用创新。在社区综合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推进智能安保、智能停车,加强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建设基于通信网络的家庭环境智能控制平台,实时监控并调节家电、照明、水源等;构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建立社区远程医疗系统。试点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工作计划:(1)依托社区智能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平台,以坪山新区为试点开展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设施部件管理、社区安全监控、环境卫生监控等物业管理服务智能化的社区综合管理应用,积极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试点成功后总结经验并向全市推广。(2)重点推广市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和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按照智慧医院建设标准,借助物联网技术加速数字化医院进程,在移动门诊、移动护理、移动查房、新生儿标识跟踪管理、患者跟踪管理以及器械跟踪管理上取得成效。探索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和远程医疗服务,在远程医疗咨询及监护、院前急救等方面提供个性化、便利性和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3)选择在龙岗区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从源头到去向监控感知”物联网平台,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创新模式。
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卫生计生委、龙岗区政府、坪山新区管委会牵头,市城管局、水务局、供电局、电信运营商等相关单位参与。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