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数据难获取:政府不愿放弃权力
十二五投资或达1.6万亿
对所有智慧城市的建设者来说,政府的数据开放是成败的一个关键。
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
大部分接受采访者认为,政府各部门对开放和共享数据并不太积极,不大愿意放弃部门利益和权力。
“比如公安、城管和交通部门都有各自的视频监控系统,分布也不一样,当你出于需要借用其他部门的视频资料时,需要经历提交申请、签字的流程,中间会耽搁大量的时间。而一旦数据开放和共享之后,除了自己部门的数据之外,可以在有权限的情况下随时从后台调取所需的任何数据。这对于减少审批、简政放权是最好的落实。”徐明表示。
曙光集团副总裁聂华提出,除此之外,更重要的现实问题可能是,许多部门甚至连搜集和统计数据的工作都没做好,这种情况下如何共享?
“我曾跟工信部一位官员交流,他对此持不乐观态度。因为政府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数据准不准,他自己说了算。当数据开放共享之后,一些部门的弱点便会完全暴露出来,这是他们所不愿面对的,势必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型期。”他说。
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安全考虑”。尤其是“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成为政府部门的一个现实担忧。
“不安全,我们应该去讨论如何保证安全,而不是因此就干脆不做了。”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李继刚认为。
徐明则乐观地认为,在PPP模式下,当企业与政府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规划开始,就跟政府达成了共识,要把各个部门的大数据平台构建在一起,未来他们的数据会存储在一个共享的中心。”
各个厂商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安全体系。
“我们有系统化的安全方案,比如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数据加密、分权限管理等手段。”徐明说。
李继刚表示,应该从政策和法规上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甚至应该是“强制性”的规定。但也应给予政府一定的利益补偿,“这些数据是有商业价值的,应该建立一个合法合理的机制,以便充分挖掘这种价值。”
近期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建立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本部门建设管理的信息资源可授权需要该信息资源的其他部门无偿使用。
“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王爱华说。
各自为战
“多部委齐抓共管的现状,容易给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在中国,智慧城市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4个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总计311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涵盖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区域,预计“十二五”期间总投资或将超过1.6万亿元。
- 第1页:智慧城市目前主要的方案架构
- 第2页:政府数据开放是关键
- 第3页: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cps-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