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困境解决之道
新模式下社会资本大有可为
国情决定政府需联手社会资本
智慧城市在中国要能够接地气,必须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时代特征;否则,智慧城市在中国就不能持久。中兴通讯的徐明副总裁总结了中国的四点时代特征:一是新四化,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二是大政府,大政府意味着大责任,背负沉重资金压力;三是大城市,百万级人口以上的城市在中国比比皆是,大城市需要很深的管理深度,而大城市的通病是党和群众已经失联,同时大城市还延伸出大交通、大污染等系列问题;四是大安全,大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在云计算、大数据之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中兴通讯副总裁 徐明
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更多的意见是倡导政府主导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实际上建设一个有活力的、能健康循环运作的智慧城市包含着许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模式的创新和资本运作的创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单志广副主任认为,政府主导的方向是要做一些挑战的,在机制上来讲,国务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的完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等一些软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地方的正确,它属于地方实权,中央要在项目的评估方面加强领导,城市政府要加强重大项目的听政,不能动不动就搞很大的投资,而不问效果和老百姓的关切度。而企业一定要在这当中找到运营模式和发展机制,而且要杜绝政府干预。否则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是不能合理发展的。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 单志广
在八部委联合出台的指导意见中也非常明确的提出要以市场创新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与运营。政府的基础设施,可以由政府投资,而未涉及到发改委提出的四大信息文明工程,都可以由企业来承建。正如曹国辉副总裁所说的那样:“如果智慧城市是一棵树的话,它有两只手,一只是政府的手,政策和管控;另一只是看不见的手,是资本的推动和技术的拉动,比如民间投资、信托、P2P的模式,资本的推动。”
用最少财政做事半功倍的事情
根据IDC的预测,在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会达到131亿美金,这里还不包括跟基建、自动化设备,而是传统的一些ICT相关的硬件、软件服务。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达到285亿,未来7年的年均增长率应该是接近15个点。在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下,政府该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用最少的财政做事半功倍的事情?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