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困境解决之道
新模式下社会资本大有可为

2014-11-27 11:13:39 来源:国家智慧城市网 作者:潘捷 责任编辑: panjie 收藏本文
摘要:过去的城镇化改革更多的是以土地财政为主的基础建设模式,而未来新型城镇化是保障民生的城镇化,是产城融合,是智慧的城镇化;显然,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是行不通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政府、运营商、集成商都积极地需求创新模式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从现有的建设经验来看,政府必须联合高融资能力的企业,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地依靠社会资本和创新形势来解决。

  PPP模式的规范推行

  前文提及中国是“大政府小社会”,不同于西方的“小政府大社会”,自然筹集资金的方式也会不同。在西方,主要靠税收;中国过去主要靠土地财政,现在有了BOT、BT、BLT、PPP等多种模式,其中,PPP模式是当前最热议的模式。

  PPP,一般被翻译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政府可以将一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到PPP项目,利用PPP的科学机制,通过企业进行更高效率的管理,实现对市场缺陷的弥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可以说,这是一种能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

  目前我国正“加速度”在国家及地方层面推进PPP模式,但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和PPP模式能否顺利推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地PPP试点多,投入大的情况下,有必要按照财政部9月底下发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推行PPP模式的流程。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首席顾问总设计师 文金言

  在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首席顾问总设计师文金言看来,PPP不是中国人发明,在西方国家早就有了。他提出质疑,我们讲以人为本,可是在规划里面有多少市民在城市规划里面是有发言权的?所以这是在欧美城市里面所提到的PPP+PP。后面两个P第一个是要人民牵扯到规划里面来,第二个才是专业规划。我国的PPP模式仍需在实践中探索检验,在建设中不断规范和完善。

  结语

  在政策十分利好的情况下,这几年我国的智慧城市相关国家试点已经陆续展开,但是建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中国大城市的国情下,我们还面临着诸如信息孤岛的问题,市民化的问题,行政条块分割体制问题,重复建设或利益分配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各类问题;这些单靠政府解决或单靠企业都不能解决。各城市应该探索更省钱高效的创新建设模式,应该把“人民的城市政府建”思维转化成“人民的城市人民建”;充分利用各种政企工程的优势,使政府建设的步伐能跟上去,企业的产业能够延展开,形成一条智慧系统生态链。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键词资金政府企业智慧城市
分享到: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品牌推荐

排行榜

24小时 本周 本月
论坛热点 最新话题